1905电影网专稿 乌尔善导演《异人之下》暑期档开局是和去年的《封神第一部》一样,遭遇到了困难模式,口碑两极分化,有观众评论说“影院的体验感很爽很燃,虽然是漫改作品,但是更觉得这是一部中式的奇幻大片”,但也有人认为说“从原著故事看,完全摒弃精华,取其糟粕”。
B站up主“小片片说大片”的吕刚认为,《异人之下》作为国内最顶级的动漫IP之一,它必然会面临一个争议,争议不仅会来自漫画粉丝,还有动画粉丝,还有剧粉……相当于电影版要面临三波人的这个审视。
而对路人观众来说来说,他们就没有先入为主的视角,大多认为该片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爽片。
作为观看过剧版、动画、漫画的资深原著党,吕刚给出了6分的评价,他说:“我觉得《异人之下》这个IP很有内涵,如果说它只是被呈现成一部爆米花爽片的话,真的非常地遗憾。”
那么为什么对原著不了解的路人观众对于该片的观感会优于原著粉呢?在吕刚看来,改编或许最大问题是导演太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似。
一部由二次元动漫改编的电影,首先是神似一定是比形似更重要的。比如说原著里的张楚岚,他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热血少年的,他其实有隐忍、精明、圆滑甚至是算计的一面。同时他也是一个智力型的角色。而冯宝宝是一个纯武力型的角色,这两个人物是有相互呼应的,但是电影版把这个点给弱化了。
类似这种改编还有很多,吕刚提到,像夏禾在原著里边是一个自内而外散发着性吸引力、性魅力的角色,她不是靠她的服装或者说靠她妖娆的姿势。在原著里,甚至有剧情是夏禾易容成一个男性,还是会有男生就被“她”吸引,但是电影版这个角色几乎全是外在的,过于注重形似来表现人物,而忽略了神似。
从故事的层面来分析,电影的后三分之一完全是原创故事,而最让原著粉难以接受的是电影还严重削弱了原著中冯宝宝这一角色的战斗力。
在电影剧情的逻辑中,冯宝宝因为受伤而降低了很多战力,但这种看似符合剧情逻辑的改动,却让冯宝宝失去了原著中特别大的魅力。
许多动漫中都存在着神秘莫测,但武力超强的角色,他们出场即巅峰,见神杀神,见鬼杀鬼,与“成长型”的主角形成鲜明对比,也互相扶持,既满足观众养成系的爽感,也带给观众肾上腺素狂飙的舒适感。
冯宝宝在《异人之下》中就属于这类深不可测的角色,见谁都能打,但电影的改编却让冯宝宝在最终大决战中“颜面尽失”,失去了横扫一切的武力,原著粉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但尽管《异人之下》的影版改编只得到了6分,没能俘获很多原著粉的红心,但其第二部仍然非常值得期待。
《异人之下》电影的结尾彩蛋可谓是吊足了胃口,尽管只有剪影,但各大门派的异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群像一出,很难让人不大呼一声“快抬上来!”
抛开以上这些不吐不快的槽点,乌尔善在《异人之下》中还是摆出了自己非常鲜明的创作风格。
要知道,电影跟动漫的长篇连载不同,它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浓缩原著精髓,还要降低观影门槛让路人入坑,这两方面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但乌尔善仍然非常努力地在保留原作灵魂,并且开拓自己的异能宇宙,虽然稍微“用力过猛”了一些。
正如乌尔善自己所说,《封神》三部曲是神话史诗类型影片的开拓,而《异人之下》是异能漫改电影类型的拓新,他们都是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内核。
但乌尔善在《异人之下》似乎表现的有些过于在意年轻人的看法,为了年轻观众的审美改变了之前透露过的很多预想的“惊喜表达”。其实年轻人的审美不需要刻意迎合,只要拍出好作品,自然会有年轻观众“自来水”加油。
比如说《封神》,《封神》本来也是一个“地狱式”的开局,但是它后来凭借着优质制作和扎实剧情实现了口碑逆袭,让这么一个传统故事在年轻观众中“口口相传”。
而且《异人之下》IP前期比较像一部少年热血漫,但是看到后半部分会发现它不止于此, 比如说唐门篇中有抗日的情节,表达了一种家国情怀,再比如说陈朵篇,体现了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完全不是停留在表层的“爽”,而是会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完全具备打造成全年龄向作品的潜力。
所以《异人之下》电影版的争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观众需要超越传统爽片的中国文化大片出现,在表达现代社会需求的同时,带来卓越的视听感受,我们相信,这种影片迟早有一天会到来。